郭敬明力挺小鲜肉引众怒!放过他吧,他只不过是个“商人”? - 天天影视 - VIP电影电视剧免费在线看[天天影院]

郭敬明力挺小鲜肉引众怒!放过他吧,他只不过是个“商人”?

来源:网络人气:60更新:2021-08-10 08:55:47

写作有温度,热点有态度。点击“关注”,每天一篇文章,猫叔会陪你聊热点!

01

不得不说《演员请就位》是一个成功的商业节目。

很明显,这是一场真人秀,新演员磨练演技,老演员挑战自我。不过第二季上线了两次,搜索频繁。

能上两次热搜的不是演员,而是导演的犀利言论:

第一期,尔冬升因为火力全开和愤怒的流量明星成功出圈。

在节目中,张大大和王智共同出演了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中张译和任素汐的《相遇》片段。

然而,张大大一表演完,第一评委尔冬升,就沉默了10多秒,然后挤出两个字:无语。

他直言很难选择这部剧,因为张译戴着面具,没有台词,但他的眼里全是戏。

但是当我到达张大大,的时候,我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,一上车我就觉得自己“像个小偷”。

尔冬升对节目的犀利点评让他不胜枚举。

很多人认为,在一个真人秀节目中,面对现在娱乐圈的明星,尔冬升可以毫不留情地离开,给予专业的评论也不容易,这体现了一个伟大导演的责任。

这两天,第二期又上了热搜。这一次的主角是自开播以来就备受争议的郭敬明,

>

有人说,郭敬明根本不配坐在导师席上,也不看看他旁边坐着的人都是谁?

的确,这期节目组请来的四位导师都很厉害:

有在香港演艺圈获奖无数的导演尔冬升;有内地演艺圈的标志性导演陈凯歌;还有演而优则导、成功转型,执导的首部电影就创下7.26亿票房的新生代导演赵薇。

虽然郭敬明凭着拍摄《小时代》、《爵迹》与《晴雅集》,从作家转型导演,但在这行的资历与成就明显与其他三位不在一个档次上,特别是他半路出家,根本连演员都没当过。

所以,很多人觉得,他在节目上对演员的点评与判断是有失偏颇的,是很不专业的。

但毕竟是写小说成名的人,他的文字功底还不错,所以他在和别人的辩论中,虽然专业知识不占上风,但逻辑与应变能力却一点不输。

02

在这期节目里,他就因为一张S卡引爆了全场,和李诚儒battle上了热搜。

事情的经过,大致是这样的:

这季的节目与上季相比,赛制上有了大幅度的调整。

参赛的演员先由制片人按市场导向,予以划分。然后,在进入表演环节,导演根据各个演员的表演给出相应的评级。评级按B、A、S的形式,依次递增,S卡为最高级,也是对演员演技的最高认可。

拿到S卡的演员,可以在今后的比赛中,优先挑选自己参演的角色。

但S卡只有8张,而且还是4个导演共同拥有。可这一季的参赛演员却有40个,所以大家在给出S卡的时候都会异常的谨慎和小心。

因为这不但是公共财产,代表着几位导演的专业素养,也是对每一位优质演员的认可与市场镀金。

所以在第一期的时候,尔冬升虽然对陈宥维进行了严厉的点评,认为他的哭戏就像在嚼口香糖。但事后却想以资鼓励,给陈宥维发一张S卡,但却被陈凯歌和赵薇一起阻止了。

可郭敬明在第二期里,却艺高人胆大。当所有导演,包括他在内的人,都觉得何昶希与张逸杰合作《陈情令》“穷奇道雨夜”片段时,何昶希在表现“恩断义绝,永不相见”的内心戏时,就像一台毫无感情的台词机器。

但他却表现出了对何昶希的偏袒,想把S卡直接发给他。他给出的理由是:“他是一个零表演基础的新人”、“演得不好也可以理解”……

这一幕不正和第一期尔冬升导演的那一幕相似吗?

但不同的是,尔冬升导演只是想鼓励新人,认为这个新人有演戏的天赋。但郭敬明却是不停给当期公认表演最差的演员找借口,最后还给出了不能让人信服的依据。

如果按郭敬明这样的脑回路,那根本没演过戏的主持人张大大是不是也该得一张S卡?

所以,郭敬明“诡辩”一出,就遭到了不少人的抨击。首当其冲的,就是在第一季和他有过口头冲突的著名男演员李成儒。

03

李成儒在第一季的时候,就因为直来直去的犀利点评和毫不给任何人面子的言论,被网友们称为“矫情粉碎机”。

所以这次,他也没打算“嘴下留情”。

直接评价郭敬明这样的做法,不仅是对台上导演们的不尊重,也是对台下其他演员的不尊重,还说“存在即合理”的言论就是诡辩。还说,自己不喜欢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”的各种作法。

陈凯歌也说,应该对青年演员采取平等的态度,S卡是四位导演对演员表演所做的统一评价,如果不是那样的话,就没有公平可言了。

随后,郭敬明与李成儒又把矛头指向了演员董思怡提出的“给S的标准都是什么”的问题上。

郭敬明觉得,他给S的标准,是他想和那个演员合作。他成自己没有破坏S卡的规则,差生也需老师教。甚至又想搬出他那句口头禅:

你可以不喜欢,但你不能阻止他的存在。

但李成儒却觉得,你可以鼓励演得差的,那却不能打击演得好的。这样会导致他们不知道导演选择的标准在哪里,演员是演得好让导演喜欢呢,还是努力让导演喜欢呢?

面对不少人的质疑,后来郭敬明还是没有服软,只是又改口说,虽然给何昶希发S卡,但自己并不会找他拍戏,因为他演技确实不行,而自己要对观众负责。虽然给何昶希发S卡,但自己并不会找他拍戏,因为他演技确实不行,而自己要对观众负责。

也才有了李成儒,说的那句:“我不喜欢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’的做法。”

结果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留言区也炸开了锅。

有人说,这哪里是S卡,这分明就是房卡;有人说,郭敬明不是来选演员的,是来选妃的;还有人说,郭敬明就是个商人,他这样做无可厚非……

说实话,看了这么多网友的留言,最后这句还真说到了点子上。

04

回看郭敬明的成名史,从一个地级市的草根男孩,通过自己的打拼一路走到现在,坐在和大咖们平起平坐的直播间。虽然一路都伴随着各种争议,但他无疑是幸运的,也是有能力的。

在网上,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对他的评价:靠写作起家,靠电影致富。

因为4岁那年,被查出患有败血症,不能和其他正常的小孩一起出去玩,这让郭敬明只能呆在家,陪伴他的只有满屋的书。

因为读了太多的书,在上学的时候,他也成了班上不一般的人物。2001年,更是凭着《假如明天没有太阳》拿下了第三届“新概念作文比赛”的一等奖。第二年,又凭着《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》,蝉联一等奖。

在此之前,韩寒参加了两届,分别获得了一、二等奖。能蝉联两届一等奖的,还只有郭敬明。

从此以后,他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。2002年,他的短篇小说《幻城》在《萌芽》上刊登,就彻底火了。

2003年,正在读大二,却凭着《幻城》一炮走红的他,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,也进入了属于他的黄金时代。

随着一本书一本书的走红,郭敬明成了无数小镇青年逆袭的偶像,在大城市买了豪宅,进入了演艺圈,实现了阶级的跨越。

但这一切,也让以前那个只会跟文字打交道、感情细腻的小说作家,摇身一变,变成了一个理性而务实的商人。

特别是他转型做了导演以后,一直都得以票房说话。

所以,对于郭敬明给S卡的标准,我挺理解他的。

05

其实,在他的第一部转型代表作《小时代》里,他选角的标准就已展露无遗了。

他一般不太会在意演员的演技,而是过多的追求颜值、身材与流量。因为他很清楚,目前最吸引年轻人的点是什么,除了颜值与流量以外就没有其他的捷径了。

他要抓住的是90后、00后的群体,他要保住的是票房,是金钱。因为他要对投资人负责,对自己多年的心血负责。

所以,他在成为导演之前,他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商人。而商人的目的,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。

的确,纵观他的电影《小时代》系列,虽然后面口碑有点崩,但还算是他成功的作品,也是他转型成为导演,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。

从这点上来看,郭敬明没有错,他只是和其他导演关注的点不一样。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有其他导演这样的资源,也没有其他导演这么高的起跑线,更没有其他导演这么专业的阅历。

对于他这种“半路出家”的人来说,唯一能让自己有机会和他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,只有用票房说话了。

而想要票房达标,那就要最大化的追求商业价值。

所以你可以看出,在郭敬明的电影里,也许很多都是没有过多演戏经验的新人,但却都是有颜值有流量的人。因为他深知,如今流量就是王道,用好了“流量”才能弯道超车。

06

只是,太喜欢走捷径的人,终将会被反伤。

单说郭敬明与李成儒在节目中battle这件事,我站谁那一边?肯定是李成儒。

因为对于一个专业的竞演类真人秀节目,先不说节目的目的是什么,但节目给出的价值导向,应该是寻找中国演艺界的专业担当,而不是颜值担当、流量担当。

郭敬明为什么执意要给何昶希S卡,无疑也就是看中了他自身的流量与颜值,觉得是个很有“潜力”的偶像。

虽然没有明说,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出来了。所以,所有人才觉得不公平,也才有了郭敬明不能自圆其说的“诡辩”。

还有一点,这件事被无限放大,也和在节目中郭敬明的人设有关。

也许节目组找郭敬明也是看中了他自带流量的本质,每次上节目都自带话题性,加上他四川人直言直去的性格,也能为节目撸一波流量。

所以,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,这场battle的最终赢家都是节目组,而把话题与争论交给了大众。但无论是从节目的价值观与导演的价值观来看,演技都只应该也是唯一衡量一个演员优秀与否的标尺。

就像演员张译,在对演员评价里说的那样:

表演是一门学科,现在可能有一些人不太理解这个表演学科背后的含义到底是什么,认为只要自身外在条件还不错,就可以做演员。实际上演员的门槛还是有一定高度的。

也像《人民日报》评论里说的那样:《演员请就位》,应该是“演技请就位”。

原创不易,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,你的点赞、转发与留言,是猫叔最大的动力!

最新资讯